青岛崂山
网站网址:qdlaoshan.cn
SSL 收藏 举报 报错
网站简介:
崂山,位于青岛市东部的崂山区,距市中心40余公里。它耸立于黄海之滨,气势雄伟,山海紧错,岚光变幻,云气离合,是闻名遐迩的海上名山,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。
崂山地处北纬36°05′~36°19′,东经120°24′~120°42′,东、南两面濒临黄海,西部与青岛市区接壤,北部与即墨市相邻,总面积446平方公里。海岸线长87.3公里,主峰“巨峰”海拔1132.7米。
崂山形成于亿年前的白垩纪,经过漫长岁月的沧桑巨变,天工造化,在大自然的雕凿中,形成了雄伟、壮观、奇特、秀丽的地貌形态。山脉以巨峰为中心,向四方延伸。按自然走向分为巨峰支脉、三标山支脉、石门山支脉和午山支脉。崂山东部和南部紧逼大海,形成山海相连的独特景观。蜿蜒曲折的海岸,形成了许多岬角和海湾,大小岛屿星罗棋布。海上看山,群峰攒簇,云雾缭绕;登山观海,烟波浩渺,水天一色。每当风疾波涌之时,惊涛裂岸,浊浪排空,迸珠溅玉,咆哮轰鸣。古往今来,皆以“山海奇观”称颂崂山。
崂山在历史上曾有劳山、牢山、不其山、劳盛山、大劳山和小劳山、辅唐山、鳌山、崂山等名称。“劳山”之名最早见于《后汉书〈逄萌传〉》,《魏书〈释老志〉》、《魏书〈高祖纪〉》、南朝梁陶弘景《名医别录》和唐代成书的《元和郡县志》皆沿用之。“牢山”之名首见于晋代法显的《佛国记》,《魏书〈地形志〉》、《新唐书〈姜抚传〉》、《宋史〈甄栖真传〉》、《金史〈地理志〉》、《元史〈释老志〉》及元代成书的《齐乘》皆沿用之。“不其山”之名见于《汉书〈武帝纪〉》和《三国志〈崔琰传〉》。“劳盛山”之名发轫于东汉王充的《论衡》,但在宋代的《太平寰宇记》中改为牢盛山,顾炎武在《劳山考》中又写为劳盛山。“大劳山和小劳山”之名始见唐代章怀太子李贤的《后汉书注》,杜佑《通典》沿用之。“辅唐山”之名乃见于《纪闻》中王8的事迹,该故事辑存于《太平广记》。“鳌山”是全真道著名道人邱处机为崂山更改的名称,仅见于元、明两代之碑记。“崂山”之名最早见于《南史〈明僧绍传〉》,另在《神农本草》和《本草图经》中也记有此山名,明代黄宗昌亦用此名写成《崂山志》。总之,山之本名应为“劳”或“崂”,汉代称“不其”,晋及南北朝称“牢”,唐代又有“大劳、小劳”和“辅唐”之称,明、清两代使用较乱,以“劳”、“崂”为主,“牢”、“鳌”兼而用之,至近代才专用“崂”字。
地址:青岛市崂山区梅岭路29号
邮编:266061
服务热线:0532-96616
点击进入青岛崂山:qdlaoshan.cn
返回主页 -> 地方-> 山东
百度收录
搜狗收录
可信度查询
Alexa
Rank SEO报告
爱站查询
百度权重 经营投诉 违法举报
本页是网站说明与引导页,如果介绍有误或网址连接错误打不开,网站无法打开请通知本站更正
|